一、玉米种植技术
1、播种定植
播种时间:根据地温稳定在5摄氏度以上时适期播种,以延长玉米的生长期。
种植密度:根据种子特性和土壤条件确定适宜的株距,一般35-40厘米为宜,以保证田间光照和通风。
2、苗期管理
及时补种或移栽缺失的玉米苗,并进行间苗,为壮苗提供充足的生长空间。定期清除田间杂草,减少与玉米争夺养分。
3、灌溉管理*
苗期需水量不大,注意排水以防涝害。生长期需水量增加,应根据天气变化适时灌溉,满足玉米水分需求。
4、防治病害
玉米病害种类繁多,包括大小斑病、丝黑穗病和病毒病等,这些病害可导致叶片损害、穗部霉烂和显著减产。应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,如选用抗病品种、合理轮作、及时清除病残体和使用生物或化学防治方法。
5、收获与储藏*
当玉米植株大部分叶片变黄,籽粒成熟时进行收获。收获后晾晒至适宜水分,脱粒并妥善储藏。
二、玉米施肥管理
1、施足基肥
在玉米种植前,基肥的施用至关重要。主要的施肥方法包括撒施、条施和穴施。其中,条施和穴施由于肥料与玉米根部距离近,更利于根部吸收,效果更佳。施用前应充分混合肥料,确保均匀分布。在耕地时将肥料混入土壤中。对于氮肥、磷肥等基肥,推荐使用条带施用和穴位施用两种方法。
推荐采用种肥同播技术,利用玉米播种施肥一体机一次性将玉米种子和缓控释类肥料(配方肥)同时施入土壤,种肥分离,达到简化施肥方式、减少施肥次数、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目的。施用配方肥的,应以高氮型复合肥为主,如40%(30-5-5)、40%(28-6-6)、45%(25-12-8)等配方,施入的氮素约占玉米全生育期施肥量的40%-60%,磷肥一次性施入,钾肥根据土壤供肥能力选择一次性施入或分期调控。施用缓控释肥的,应选择缓释氮释放周期在60-90天,释放高峰期在45-60天的玉米专用缓控释肥,后期根据玉米长势等情况考虑是否追肥。注意施肥强度、种子与肥料间的距离等,防止烧苗。
2、用好种肥
种肥是在播种时或种子附近施用的肥料,有助于种子和幼苗的早期发育。选择速效肥料,如尿素、碳酸氢铵、硝酸氢二铵等,可以促进根系吸收。施用时需注意肥料与种子保持10厘米的距离,避免损害种子。同时,适量施用磷钾肥可以显著提高肥效。
3、分次追肥
玉米拔节期至乳熟期是玉米肥水需求高峰期,此时肥水管理要做到肥水齐攻,促穗大、粒多和粒重。
采用种肥同播配施配方肥的,应根据苗情长势情况选择在拔节期、大喇叭口期、抽雄开花期趁水(雨)追肥1-3次,追肥的氮素占全生育期比例在40%-60%为宜。
玉米追肥时间宜早不宜迟,最佳追肥时间应在出苗后50天,适宜时间是出苗后45 - 55天,即玉米拔节中期。
氮素化肥用作追肥,不论是固态还是液态,均应尽量深施到湿土层,以便减少肥效损失,提高氮素利用率。玉米追肥深度为9.5cm时,产量最高,适宜追肥深度是6-10cm。
总之,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需求不同。拔节期需大量氮肥,抽雄吐丝期需补充磷钾肥。根据生长阶段特点,合理安排施肥时间。
关于玉米种植技术和管理施肥的精彩图文、热门评论,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,欢迎阅读。